News
新聞列表
中國核廢料的處理
1986年4年26日,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機組反應堆爆炸。核能的潘多拉魔盒打開,敲響了前蘇聯(lián)第一聲喪鐘。
公眾對核電站有顧慮,大多是因為擔心發(fā)生切爾諾貝利一樣的核泄漏。然而,相對于百分之一(或許更低)概率的核泄漏,百分百存在、放射性污染可達十萬甚至百萬年的致命核廢料,才是核電站安全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
年產(chǎn)600噸,中國核廢料“無處安放”
作為中國唯一的動力堆乏燃料元件后處理中間試驗廠,中核404公司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,近來才逐漸為人所知。這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乏燃料處置場,僅僅是中國核廢料處置的其中一環(huán)。
其他環(huán)節(jié)的情勢同樣復雜。中低放固體廢物暫存庫超期服役,面臨庫滿大限,中低放廢物處置場選址長年懸置,高放廢物處置場遙遙無期,中國的核廢料正面臨“無處安放”的尷尬境地。
目前,中國在建的核電機組數(shù)量是世界第一(點擊“閱讀原文”,查查哪家核電站離你最近),然而,和核電站休戚相關的廢料處置場建設,卻相形見絀。
有專家把這種搶著上核電項目但堅決不要處置場的心態(tài),形容為“誰都不想要廁所”。
國家原計劃建設西南、西北、華東、華南、北方五個中低放廢物區(qū)域處置場,但建成的只有兩個:位于廣東大亞灣的北龍?zhí)幹脠龊臀挥诟拭C404廠的西北處置場。位于四川的飛鳳山處置場(西南處置場)正處在建設階段。
西南處置場場址821廠本就是用了幾十年的軍工基地,和404廠一樣,選址時避免了巨大爭議。但據(jù)了解,四川省也只同意接受省內(nèi)核廢物。
這些處置廠占地20-50萬立方米不等,附近設置幾十平方公里的安全屏障,有300年~500年的隔離期。
相較于中低放廢物,放射性污染可達百萬年的高放廢物,更能引發(fā)公眾對核電成本和環(huán)境影響的疑慮。
乏燃料需要先離堆貯存,在核電站的水池里呆上十幾二十年,消耗掉殘余熱量,然后送到后處理廠回收固化,最后才能埋入地下。
中國最早的核電站運營于上世紀90年代,大多數(shù)高放核廢料仍躺在核電站的乏燃料水池里,高放廢物的處置場似乎不用太過著急。
但現(xiàn)狀是,多個核電站的乏燃料水池已經(jīng)快盛不下了。大亞灣核電廠乏燃料水池已經(jīng)飽和,2013年6月開始,大亞灣核電站只能將乏燃料轉運至嶺澳核電站處理。
國內(nèi)另一個投運較久的百萬千瓦核電基地田灣核電站也存在類似問題,預計在2016年第9次換料大修之后,將達到乏燃料水池存放上限。
乏燃料后處理廠和高放處置場的建設刻不容緩。